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xsla.cc/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长生在房间里睡了一觉,直到被一阵敲门声催醒。开得门来,一个小吏带两名兵士正在门口:“赵长生,请跟我来,主公要召见你。”长生跟着小吏走出了家。
在驿馆,长生见到了刘备、诸葛亮还有鲁肃。
“见过主公。”长生行礼道。
“不必多礼,请起。”刘备说。
刘备仔细地打量着长生,忽然意味深长地说:“长生,你和子龙是同族兄弟?”
长生答:“是!”
“何时跟随子龙加入军伍的?”刘备问。
长生答道:“九年前,大兄回常山,走的时候带我走的。”
“为什么出来当兵?”
“那年常山遭战乱,爹娘死了,族里没剩几个人,出来讨条活路。”
“今年多大了?”
“二十四。”
“你现在还是个亲兵吧?”
“是的。”
“上次你和子龙长坂一战的经过我都听说了,有勇有谋啊,能从乱军中救人出来实在不容易,当时想奖赏你,因为你受伤所以暂时放下,现在我决定任你为军中司马一职。”刘备说道。
司马辖千人,一下子从普通小兵到管千人的中下级将领,这待遇也可以了。
长生一听,心里也颇为高兴:“谢主公。”
这时一旁的诸葛亮说:“长生你的伤好了吗?”
“回军师,属下的伤已痊愈。今天还协助擒获奸细呢。”
“奸细?”
于是长生将今天的事情说了一遍。
说完之后,一旁的鲁肃不淡定了,指着长生说:“原来今天是你踹了我一脚哇。”
长生一看,可不,鲁肃头上的一个包还没消下去呢。
长生正大感尴尬:“这位是?”
诸葛亮说:“这是江东来的鲁肃鲁子敬。”
长生忙赔罪:“当时情况实在紧急,出手仓猝,冒犯了大人,还请鲁大人见谅。”
鲁肃哈哈一笑:“我并没有责怪你的意思,相反我还要感谢你,要不是你那一脚,说不得我这会也不能站在这里了。”
说到这里,鲁肃郑重地向长生行了一礼。
长生问:“今天这些人是什么来历?”
刘备答:“审问了俘虏,招供说是曹操手下,来自于校事府。这一次刺杀计划据说是临时起意,目地是让我方与江东的关系恶化。”
长生若有所思:“曹操的手可伸得够长。”
“是啊,幸亏长生你撞破了他们的阴谋,要不然不好和江东交待。”
停了一会,刘备看着长生,说:“目前曹操大军集中于江陵,我方势单力孤,形势严峻啊。长生,你怎么看?”
“我觉得听主公的就好,属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长生道。~
诸葛亮一旁说:“长生不要谦虚,说说你的看法么。”
长生笑笑,胸有成竹地回答:“主公和军师不是决定要和江东合作么?”
“哦,这么明显?”
“那当然了,就连曹操的手下都知道。在目前这种形势下,除了联合江东,还有别的出路么?”
“为什么是我们与江东合作而不是向江东救援?”
“我们与江东关系过去一直疏远甚至敌对,无缘无故地求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双方利益一致,进行合作,才有成功可能。”
“那依你看来,我们和江东合作的可能性有多大?”
长生回答:“曹操灭了荆州之后,下一步必定是江东。利益攸关,不怕江东不合作。”接着长生转头意味深长地看向鲁肃:“鲁大人出现在这里,不就是这个意思么?”
鲁肃答:“两家联合是我所愿意看到的,但现在江东想投降的人也不少,怎么样才能真正促使两家合作,我也不肯定,还要看我主孙将军的意思。”
长生答:“那就说明厉害关系,使孙将军早点下定决心。”
一旁的诸葛亮说:“是的,明天我和子敬一起去江东,刚好缺人护卫,长生你识大体,懂进退,你陪我们一块去吧。一路的安全就交给你了。”
刘备说:“这一次去江东,任务很重要,你要听军师的,一切小心!”
长生:“是!”
长生又问:“这一次带多少人去?”
诸葛亮说:“人太多不方便,你去子龙那里挑五十人一同去吧。”
……
从城府中出来,长生急忙赶向军营。赵云忠叔小七等刚好都在,听说了长生升职的消息,都为他感到高兴,提议晚上为他庆祝。长生解释来意,说明天一早要下江东,军务紧急,先办正事要紧。众人一听说的有理,于是七嘴八舌地出谋献计,熟人好办事,没一会就挑了五十人出来,为首一人,四十多岁,方脸大眼,看起来憨厚本份的样子,名叫廖化。长生交待了他们收拾准备后直接留在了军营歇息,准备明天出发。
翌日一早,长生点齐人马,护送诸葛亮鲁肃到码头一同上船,同去江东。一路所见,大江东去,浪花滚滚,烟波浩荡,渺无际涯,不觉心胸开阔。顺流而下,不分日夜,不久到达了江东京城。
到达后,鲁肃先命令下面的人安排诸葛亮一行人到驿馆住下,然后自己径直来见孙权。
曹操使者已在数日前给孙权带了一封信,信中提到曹操奉天子之命南征,带甲之士数十万。荆州已经投降,刘备落荒而逃,现在曹操麾下大军八十万,声威震动天下,不日将下江东。信中意思是希望江东早识时务,尽快投降,不要做无谓的抵抗,否则大军一到,尽化齑粉云云。随着这封信的到来,在江东朝堂引起了轩然大波,围绕是战是降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军方将领尤其是跟着孙坚孙策父子征战的老人们主战愿望强烈,而文官集团则普遍认为双方实力悬殊,丝毫没有取胜的机会,不如投降保全,这才是最符合利益的做法。而随着文官首席大臣张昭明确表态,主张求和。这就使得主和的呼声超过了主战的呼声。
是战是和呢?年轻的江东之主孙权正为此烦恼。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