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生生世世小说网 > 悄悄地我在海里采矿 > 第212章 自研电池

    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xsla.cc/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在场众人都知道手机是公司最重要的盈利点,无论怎么样重视都不为过。

    要保持领先优势,一定要大力投入研发,而且是要大搞前瞻性的研发,今天产品经理提出的建议就很有前瞻性,值得大家的掌声。

    公司今天又发现了一个真正的人才,王铭洋当然是很高兴的,当场对产品经理的建议表示肯定,并让手机研发部的人散会后论证解决方案。

    为此,王铭洋把以前自己做电动自行车时研究出来的电源管理技术提拎了出来,准备让研发部的人改进一下,先试验看看情况再说。

    这个会议,为集团公司今年的大概工作方向定下了调子。

    王铭洋回到办公室,手摸下巴思考着事情。

    要想彻底解决手机续航问题,看来还是要从电池方面入手。

    王铭洋想到自己手机电池的供应商亚迪公司,它就是做电池起家的,于是拿出手机拨通了黄传福的电话。

    “喂,王老弟,今天终于有空给我打电话啦?上次约你吃饭没成,今天晚上怎么样?”

    电话那头传来的不只有黄传福的声音,还有汽车发动机的声音,一会大一会小的。

    看来黄传福正带队在试车场试车,王铭洋上次去亚迪找他谈事情的时候也是在那里见的面。

    “行,黄老哥发话,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我正有个事情想请教一下,现在的手机电池,容量还能再提高吗?我觉得手机的续航能力还有些不足。”

    “以现有的技术水平,要想提高容量,最快见效的办法就是提高电池的电压。

    同等体积下,电压越高,储存的电量就越多。

    但是电压越高,电池就越不稳定,容易发生爆炸。

    现在用的都是锂电池,这玩意爆炸威力不小,所以要走这条路线的话一定要严格论证,把握好度。”

    “牺牲安全为代价来达到提高容量的目的,得不偿失啊,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严格来说没有,除非是电池材料或者加工工艺有革命性的突破,要不还真不行。

    我公司汽车的动力电池就因为这个被卡很久了,一直在想方设法提高电池的容量,只能慢慢摸索。”。。。

    晚上,王铭洋按时赴约,同行的还有王铭泽,之所以把他叫来,是想看看今晚和黄传福的探讨能不能有所收获。

    和黄传福同来的也有两个人,都是负责电池生产研究的。

    大家一坐下来开始介绍,菜还没吃一口,就连干了三小杯六粮液,饭局才算正式开始。

    大家边吃边聊,话题都是在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上。

    从行业动态到发展前景,大家都知道高容量电池的远大应用前景,但目前能量密度最大的锂电池理论都提出来几十年了,一直都没有太大的突破,只是锂电池的很多缺点被改进而已。

    说到这,大家不禁感慨电池研究之路多艰,更感慨高能电池前景之光,引得无数科研能人投身于其中。

    “现在的锂电池缺点还是有很多的,用的电解液生产难度大,污染高,不够稳定,使用时间久了电池内部容易产生结晶体,堵塞隔膜,这就造成容量和放电能力下降。

    最坏的程度是引起电池短路产生爆燃,这玩意,一爆燃起火就灭不了。。。比较理想的就是固态锂电池。

    与传统锂电池相比,固态锂电池不易发生短路,工作温度相对较低,因此,安全性很高。

    一直以来,能量密度是锂电池发展的瓶颈之一。

    固态电解质不仅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还有较小体积、较优异的稳定性,因此可以装更多的高电压正极材料,使能量密度大大提高。

    使用固态电解质后,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不会形成固体电解质介面膜和出现锂枝晶现象,这样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循环性和使用寿命。

    在传统锂电池中,隔膜和电解液加起来占据了电池中近40%的体积和25%的重量,而使用固态电解质后,产品的体积和重量减少了很多。”

    黄传福说了一堆现有锂电池的缺点后又提到国外同行最新提出的固态锂电池,不过最后他还加了一句:

    “这东西现在只存在于理论中,还没有任何人能实现,跟氢燃料电池一样。”。。。

    也许是喝多了两口,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挫折与艰辛,黄传福絮絮叨叨起来。

    当天晚上,喝高了的大家谁也没回去,直接在酒店里开了房。

    第二天,经过和堂哥探讨后,王铭洋决定自己搞电池研发,固态锂电池和氢燃料电池都要有,分两条腿走路。

    固态电池的理论容量上限比现在的液体锂电池500wh每千克理论上限高出好几倍,而且现在的液体锂电池研究有很多机构在做,专利什么的都注册了不少。

    王铭洋不愿意花功夫在这方面上,打算直接上固体电池,虽然要从零开始比较难,但有成果的话,收益也是巨大的。

    至于氢燃料电池,早在1842年,日落帝国一位叫威廉格罗夫的科学家就发明了一款通过氢气与氧气反应产生电流和水的装置,这就是燃料电池雏形。

    这位科学家也被后世尊称为燃料电池之父。

    而在国内,1967年,大炼化物所接到了研制航天氢氧燃料电池的科研任务,至此,华国燃料电池研发才算正式拉开序幕。

    但是出于经济实用性的原因,燃料电池只能应用在一些特殊的领域,离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有十万八千里远。

    但即便如此,由于氢燃料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高达wh每千克,甚至更高,是一种足以颠覆世界格局的东西,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和机构都拼命在这条赛道上奔跑,希望自己能先人一步拿到这顶桂冠。

    对于自己的电池研发计划,王铭洋向黄传福发出了邀请。

    黄传福基于自己目前的情况,只答应在固体电池上合作,因为他觉得氢燃料电池的难度太大,目前不合适。

    再一个是氢燃料电池的很多专利都握在丸子国的两田汽车的手里,很难绕开封锁。

    除非己方的研发进度能够顺利异常,后来居上,但这几率比买彩票中奖还低。喜欢悄悄地我在海里采矿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