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生生世世小说网 > 济公传奇 > 第303章 道济菩萨救毛太华

    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xsla.cc/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话说道济和尚在人间已经七世为僧,原降龙罗汉入凡度化众生而应化人间。于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显示圆寂假脱化而暗中留形住世继续在人间行侠仗义,扶危济困,除暴安良,普度众生。

    此元朝已灭,大明王朝刚刚建立,贫苦出身的朱元璋当皇帝一心为百姓着想,道济和尚见大局已定,自然安心了不少。

    此时的道济和尚经过百来年的修行以及积累功德,所证道的果位已非仅仅是小乘的罗汉果位,已经达到了大乘菩萨的十地菩萨中的八地的菩萨了。八地菩萨的境界是功德任运增进,烦恼不再现行,不为名利所动和境风所诱,只有大愿度生,所以称为不动地,也就是永不退转的大法身大菩萨境界了。

    为使读者更加明白了解关于十地菩萨各境界,在此一一分解。

    ?十地菩萨包括以下十地?:

    欢喜地?:初地的菩萨,断除了身见结、戒禁取结、疑结,不再有执着恐怖、颠倒、梦想。不忧虑生活,不惧怕死亡,不怨人毁谤。进入初地的菩萨,等于生到诸佛如来的家中去了。助人为本,以布施为乐,能绍隆佛种,能弘法度生,由于分证了佛陀的法身,相应于菩提,是故欢喜踊跃,所以称为欢喜地。

    ?离垢地?:二地的菩萨,自己修行十善,也劝人勤修十善,不再误犯微细的戒律,远离垢染,获得三业清净,能够广行慈悲,饶益有情,所以称为离垢地。

    ?发光地?:三地的菩萨,勤求佛法,依教奉行,能忍一切外境,不再动心,精修定学,得慈悲喜舍四无量定,德性升华,像光明一样,驱散了一切暗冥,所以称为发光地。

    ?焰慧地?:四地的菩萨,精进修习三十七道品,?除了我执、法执,见解上没有愚痴,思想上也无谬误,智慧之光像火焰一样炽盛,照亮佛道,所以称为焰慧地。

    ?难胜地?:五地的菩萨,不但修满了禅定,而且更证悟真实的谛理,离诸戏论,证悟空、有不二,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这是极难到达的阶位,所以称为难胜地。

    ?现前地?:六地的菩萨,圆满了般若智慧,经常安住在灭尽定中,不起有漏心识分别,照见缘起性空,彻悟诸法自性,真实的佛法已现前,所以称为现前地。

    ?远行地?:七地的菩萨,安住在灭尽定中,出定入定,随念自由,不用功而能行诸佛法,度众生而有无限方便,远大的目标即将到达,所以称为远行地。

    ?不动地?:八地的菩萨,功德任运增进,烦恼不再现行,不为名利所动和境风所诱,只有大愿度生,所以称为不动地。

    ?善慧地?:九地的菩萨无相无功用行,自证的固然无功用行,为他说法亦无待功用,以自然而然的清净法力守护佛法宝藏,以纯善的智慧开示众生,所以称为善慧地。

    ?法云地?:十地的菩萨是真正的法王子了。修行功满,唯务化利众生,大慈如云,普能阴覆,虽施作润泽而本寂不动。经云:“慈阴妙云覆涅盘海,名法云地”

    十地是大乘菩萨道的修行阶位,即指十种地位,十个菩萨行的重要阶位。又作十住。地,梵语

    bhumi,乃住处、住持、成就之意。即住其位为家,并于其位持法、育法、生果之意。

    大乘菩萨道的修行阶位。大地能生长万物,故佛典中常以‘地来形容能生长功德的菩萨行。‘十地即指十种菩萨修行的重要阶位。在佛典中,不同的经论,往往对十地的内容有不同的描述。

    进入第八地,名‘不动地。怎么叫不动呢?第七地的无相行,还是有功用的,八地是无相而又无功用的。到了这,智慧、功德都任运地增进,烦恼也不再起现形。不为烦恼所动,也不为功用所动,所以叫不动。如人在梦中渡河,用尽一切伎俩,艰苦地用力过去,忽然醒来,就一切功用都息了。三界修所断的烦恼,过去没有断尽,但不致引生危险。因为菩萨并不急急的要断烦恼,只要能控制就得了。有时,还可利用烦恼,作自利利他的方便。但进入第八地,烦恼障已不断而自然断尽;所以在菩萨阶位中,八地得无生法忍,才尽断三界惑,如阿罗汉一样。八地菩萨的无相行,证无分别法性,得无生法忍,都可说与阿罗汉的证入涅盘一致。而断尽三界烦恼,也与阿罗汉一样。

    《十地经》说?菩萨进入第八地,要入涅盘。以佛的加持力,菩萨的本愿力,当然不会像小乘那样入涅盘的。从此进入真正的不共之二乘的菩萨道。五地菩萨极艰难而能进入的大乘深境(无相行),到这才完全到达。约十度说,八地的大愿,最极清净,所以能于无相无功用行中,起如幻三昧,于三有中,普现一切身,普说一切法。如普门大士观世音菩萨那样,‘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这都是八地以上的深行菩萨境界。无相行中,不但能知有如幻,而且是显现如幻(无戏论相),与空性平等不二;八地菩萨纯无相行,所以说八地菩萨起如幻三昧了。

    此时的济公活佛,可谓出神入化之神通无碍,无需打坐,可随时随地入定变化,能超越飞升到三十三天,甚至七十二天甚至非想天以及各方佛国净土,下能入幽冥地府各各之地,如鱼游水,豪无障碍,变化无极。

    这一日,济公活佛直接来到幽冥地府之第十九层地狱那里拜见地藏王菩萨。

    原来的地府也是属于天庭所管辖,后来天庭和地界分开,地府之主为后土娘娘,后天娘娘后来退居他处,于是让道佛儒各派一人协助后土娘娘管理地界。

    道教为紫薇大帝的化身乃是丰都大帝,道家讲究降魔卫道,故丰都大帝镇守丰都山与九幽地狱,逮捕和镇压六天鬼神、邪魔外道,是地府的监狱长。

    而儒教为东岳大帝,儒家讲究秩序,故东岳大帝立三曹六部七十五司,各地设城隍、山神、土地,管理阳界人间秩序。

    佛教是为地藏菩萨,佛家讲究因果轮回,故地藏菩萨设阴间十八层地狱了结因果,并掌管六道轮回。其实地狱之种种变化,也是众生共同业力显现之境,正所谓种什么因而成什么果,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济公菩萨来到地府第十九层地狱,见地藏王菩萨,时地藏王菩萨现比丘形,头戴五佛璎珞五宝冠,左手持宝珠,右手执锡杖,坐于千叶青莲花上。旁边有一只长着独角的白犬,是为其座下神兽,名曰谛听。

    正是:

    地藏菩萨妙难伦,化现金容处处分。

    三途六道闻妙法,四生十类蒙慈恩。

    明珠照彻天堂路,金锡振开地狱门。

    累劫亲姻蒙接引,九莲台畔礼慈尊。

    南无九华幽冥世界大慈大悲

    地藏王菩萨。

    济公和尚菩萨面见地藏王菩萨,合掌道:“贫僧道济拜见地藏王菩萨,菩萨普度地狱罪苦众生,不辞辛劳,道济深以为感。”

    地藏王菩萨闻言,以梵音声,而说道:“道济如今已是八地菩萨之境界,不必如此客气,你我皆是佛门弟子。”

    济公菩萨道:“弟子道济拜见地藏王菩萨,菩萨万安,菩萨久远劫前早得佛位,为渡众生而留在地狱,发下地狱不空不为佛之大愿。弟子道济,铭感五内,以为学习之榜样。”

    其实地藏王菩萨经过无数劫的修行,早已具备成佛果位。然而,在释迦牟尼佛即将圆寂之际,他上忉利天为天人说法的时候,唤来地藏王菩萨,告诉地藏王菩萨,自己即将涅盘,而弥勒佛尚未在人间降生,在这段无佛的时期,六道众生就由地藏王菩萨来教化。地藏王菩萨再次发下宏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然而,即使弥勒佛已经降生并成佛,地藏王菩萨仍然坚守他的誓愿,继续以菩萨的身份救度众生。

    地藏王菩萨道:“汝来地府第十九层地狱所为何事?”

    道济菩萨回道:“是为游地府观情况,见众生,度众生,顺便拜见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之地藏王菩萨。与菩萨论人间风云变化之事。”

    地藏王菩萨道:“汝已证得八地菩萨不动转之境界,可望尽八大劫前后之宇宙鸿荒变化,何苦来求教于我?”

    道济和尚微微一笑,道:“思念菩萨大行大愿,特来拜见菩萨。”

    地藏王菩萨道:“汝有心了,甚喜甚喜。”

    道济和尚言道:“菩萨救度地狱众生,劳苦功高,劳累辛苦,小僧既然拜见了菩萨,就不便再打扰菩萨,这就告辞。”

    说罢,道济和尚菩萨化成一道金光消失了

    。

    道济和尚菩萨离开了第十九层地狱,来到幽冥地府的第一殿秦广王殿,十殿阎罗之一的秦广王看见道济和尚菩萨前来,连忙招呼小鬼差摆出宴席,倒了热茶,请济公活佛喝茶。

    道济和尚菩萨向秦广王问了地府灵魂投胎的情况,便坐下来喝了喝茶,然后和秦广王聊了起来。

    秦广王蒋歆,作为第一殿的阎王,他负责审判亡魂的第一关。秦广王面貌是豹眼狮鼻,络腮长须,头戴方冠,右手持笏于胸前,象征着他的权威和仁孝。

    秦广王统辖人间寿命之长短,功过经由各地城隍、土地、查察司汇报本殿,由秦广王亲审宣判。罪孽深重者,发配各殿大小地狱去承受应得的酷刑以消业。

    秦广王道:“禀告济公活佛,阮小谢已经投胎转世为明朝皇帝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周定王朱???鞒勺嬷扉Φ耐?感值堋V??舳?醚В?贸ご矢常?倚院靡窖А!

    济公活佛道:“如此甚好。”

    正说话间,济公活佛灵光一闪,自言自语道:“不好,毛太华有难,和尚我一定要救得此人,并且得保他安全一生,让他以后能娶妻生子,传有后代。”

    于是济公和尚菩萨以神通之力,变化出一个分身,前往人间救人。

    秦广王见状,深感不解,问道:“此人是何大人物,活佛菩萨如此记挂此人?”

    济公活佛回道:“此人日后的第二十代的子孙乃是我华夏之救世之人,其后代将在清朝光绪十九年出生,乃是以后新华夏之缔造者和领导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