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生生世世小说网 > 一锄头挖回1941:南泥湾种地 > 第20章 改造镰刀,制作红薯粉条

    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xsla.cc/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咱们南泥湾的农业生产,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工具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农产品加工方式原始等等。”

    在一次“农业技术推广队”的会议上,吴龙对大家说道,“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咱们的生产发展,咱们必须想办法解决才行。”

    “吴教员,您说得对,可是,咱们现在一穷二白,缺钱缺物,想解决这些问题,谈何容易啊!”

    李位当然知道面临哪些问题,可他们想尽办法也解决不了。

    吴龙说道,“我的想法是,咱们可以先从一些简单的、容易实现的方面入手,逐步进行技术革新。”

    “吴教员,您有什么好主意,就说吧,我们都听您的!”队员们纷纷表示。

    “好,那我就先说说我的几个想法。”吴龙拿起墙角的镰刀,

    “比如说,咱们可以制作一些更加轻便、耐用的镰刀、耧车。修建一些蓄水池、拦河坝,还可以利用虹吸原理,把水引到更高的地方进行灌溉。可以尝试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比如把土豆加工成淀粉,把红薯加工成粉条等。”

    “吴教员,您的这些想法都很好,可是,咱们该怎么实现呢?”。

    吴龙放下镰刀,目光在现场来回扫视:“我们可以先成立几个小组,分别负责农具改进、水利建设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工作。”

    “好,我赞成!”李位第一个表示支持,“我报名参加农具改进小组!”

    “我报名参加水利设施建设小组!”

    “我报名参加农产品加工小组!”

    ……

    在吴龙的号召下,队员们纷纷报名参加各个攻关小组,他们决心改变现状,掀起一场技术革新热潮。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吴龙带领着各个攻关小组,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技术攻关工作。

    农具改进小组在李位的带领下,首先对现有的农具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他们根据吴龙的建议,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了一批新型农具的图纸。

    “吴教员,您看,这是我们设计的新型镰刀的图纸。”李位拿着一张图纸,递给吴龙。

    “嗯,不错,这个设计很好。”吴龙看了图纸后,赞许地点了点头,“不过,我们还要考虑材料的问题,要选择那种既轻便又耐用的材料来制作镰刀。”

    “我们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我们打算用部队里的一些废旧钢铁来制作镰刀。”李位。

    “好,那就赶快找郭铁匠,让他帮咱们打造几把样品出来,咱们先试用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好嘞,我这就去找他!”李位说着,就拿着图纸去找郭大锤了。

    经过几天的努力,郭大锤终于按照图纸,打造出了几把新镰刀。

    “吴教员,您快来看,这就是我们新打造的镰刀!”李位拿着一把崭新的镰刀,兴奋地对吴龙说道。

    “那咱们赶紧试试吧!”

    李位拿着新镰刀,来到附近的山坡上,找了一棵小树,挥动右手砍了下去。

    只听“哗”的一声,小树应声而断。

    “嘿!这新镰刀用起来还真是不一样,更加锋利,砍树更快却更省力了!”李位一边砍树枝,一边赞叹。

    “是啊,这镰刀设计更合理,用起来顺手,效率也高!”吴龙很高兴,他们已经学会了自己改造农具。

    经过一番试用,大家都对新镰刀的效果非常满意。

    “好!就这么定了,以后咱们就用这种新镰刀了!”吴龙高兴地说道,“李哥,你再去找郭师傅,让他多打造一些,发给各个生产队使用。”

    “好嘞,我这就去!”李位说着,就兴冲冲地走了。

    除了改进镰刀之外,农具改进小组还设计和制作了新型的耧车等农具,这些新农具的推广使用,大大提高了南泥湾的农业生产效率。

    与此同时,水利设施建设小组也在紧张地进行着水利工程的建设。他们根据吴龙的建议,选择了一些合适的地方,修建蓄水池和拦河坝,以增加南泥湾的水资源储备。

    “同志们,加把劲!咱们争取早日把这个蓄水池建好!”一个战士一边干活,一边给大家鼓劲。

    “好!大家一起努力,争取早日建成蓄水池!”战士们齐声喊道。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座座蓄水池和拦河坝相继建成。

    “吴教员,您快来看,这是我们新建造的灌溉系统!”一个战士指着一条蜿蜒曲折的水管,对吴龙说道。

    “哦?你们把虹吸原理应用到灌溉上了?这可是一个创新啊!”吴龙赞赏地说道。

    “这都是您教得好,我们只是按照您说的去做了。”那个战士谦虚地说道。

    “好样的!你们的这个创新,可以解决高处农田的灌溉问题,很有实用价值!”吴龙说道。

    在水利设施建设小组的努力下,南泥湾的灌溉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越来越多的农田得到了灌溉。

    农产品加工小组也没有闲着,他们在吴龙的指导下,开始了农产品深加工的尝试。

    “吴教员,我们还用土豆制作了淀粉,用红薯制作了粉条,您也看看!”一个战士走了过来。

    “好啊,我来看看。”吴龙跟着走过去。

    “您看,这是我们制作的红薯粉条。”战士指着一堆刚做好的粉条说道,“这是按照您教的法子做的。”

    “不错不错,这粉条看起来就很劲道。你们是怎么做的?”吴龙问道。

    “您教的方法很好用。我们先把红薯洗干净,用石磨磨成红薯浆。您还特意强调,要多磨几次,这样出粉才多。”战士开始详细地介绍起制作过程,

    “磨好浆,我们用细纱布把红薯渣滓过滤出来。然后将过滤后的红薯浆静置沉淀几个时辰,这期间要换几次水,好让淀粉更纯净。等淀粉沉淀好了,我们把水倒掉,把淀粉取出来晒干,就得到了红薯淀粉。”

    “对,淀粉的质量很关键,淀粉好,粉条才好吃。”吴龙补充道。

    “您说的太对了,我们严格按照您说的方法来,这不,您看,我们做出来的淀粉洁白细腻,没有杂质,质量特别好。”

    小战士自豪地说,“有了好淀粉,接下来就是制作粉条了。我们把红薯淀粉加水和成面团,反复揉搓,直到面团变得光滑有弹性。”

    “这个步骤也很重要,面团和不好,粉条容易断。”吴龙提醒道。

    “是的,我们几个专门负责和面,都有经验了。和好面团后,我们用特制的漏勺,将面团从漏勺的孔中挤压到沸水锅里,煮熟后迅速捞出,过几遍冷水,再晾晒干,就成了这劲道爽滑的红薯粉条了。”小战士指着晾晒的粉条详细地解释。

    “很好,你们做得很好!”吴龙赞许地说,“这红薯粉条不仅好吃,还能长时间保存。”

    “是啊,吴教员,这下我们再也不用担心红薯烂在地里了!”

    在农产品加工小组的努力下,南泥湾的农产品加工业也开始起步,一些原本只能作为口粮的农产品,现在被加工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不仅丰富了大家的餐桌,也提高了每个人的劳动积极性。

    “吴教员,您真是太厉害了!您带来的这些新技术,简直就是‘金钥匙,打开了咱们南泥湾的‘富裕之门啊!”李位感慨地说道。

    “李哥,你就别夸我了。”吴龙笑着说道,“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没有大家的辛勤劳动,再好的技术也发挥不出作用来。”

    “哈哈,大家就别争了。咱们还是把精力放在生产上吧,争取今年取得更大的丰收!”

    “好!争取更大丰收!”喜欢一锄头挖回1941:南泥湾种地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