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xsla.cc/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屈原《离骚》中的九凤就是楚地的图腾。
九凤,也被称为鬼车、九头鸟等。其最早的形象源于战国至汉初时期楚人所着的《山海经》,是记载九头鸟形象的最早文献。《山海经·大荒北经》中明确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
楚人有崇凤的传统,凤是吉祥幸福的象征,九凤作为人面鸟身有九首的神鸟,是楚人先祖所崇拜的一个半人半鸟的图腾形象
。
然而,随着秦国灭楚,九凤的形象在北方神话中逐渐被描述为怪鸟,甚至带有妖邪之气。“鬼车”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如同九凤这样的转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比比皆是,图腾就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向着另一个方向开始转变。
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图腾崇拜盛行,人们将图腾视为亲属或保护神,以表示对未知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解释。然而,随着父系氏族社会的到来,生产力逐步提高,人们开始形成独立的意识,逐渐否定了自己与动植物的亲属关系,图腾信仰也因此逐渐减弱并最终接近尾声?。
在父系氏族社会之后,图腾文化逐渐与神话、史话等相互融合,最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淡化。
其中神兽文化与妖文化就蕴含着浓厚的图腾文化内涵。
妖与神兽都具有超越人类的特殊能力,如妖可以呼风唤雨、变幻形态,神兽也能上天入地、掌控自然元素等。二者均起源于古代神话传说,是古人对自然现象和未知事物的想象与解释。
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等无法理解和掌控,产生敬畏之心,于是将自然力量人格化、神化,创造出具有神奇力量的神兽形象来表示崇拜,如青龙象征东方、与雨水相关。
各部落为了区分和凝聚,都有自己的图腾,多为动物形象。随着部落融合,图腾形象相互交融演变,形成了一些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神兽,如红山文化中的猪首龙。
古代丰富的神话传说为神兽文化提供了土壤,像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传说中都蕴含着神兽的元素,如传说中太阳烛照是因盘古开天辟地而形成的圣兽。
随着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过渡,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对自然和世界的认知逐渐深化。原本对图腾的单纯敬畏和依赖,在新的社会环境和知识体系下发生了改变,图腾所代表的神秘力量开始与更丰富的文化想象相结合。
图腾形象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具象化。原始的图腾符号逐渐变得生动、具体,形成了具有独特形态和特征的神兽形象,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神话色彩和象征意义。
例如图腾的文化内涵相对单一,主要与氏族的起源和信仰有关。最初主要是作为氏族的标志和象征,具有凝聚族人和祈求保护的功能。
而神兽则承载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道德观念、社会理想、审美情趣等。图腾文化转化为神兽后,其功能更加多样化和强化,除了继续守护和庇佑外,还被赋予了如招财进宝、驱邪避灾、行云降雨等特殊能力。
比如麒麟,不仅象征着吉祥,还被认为能带来子嗣,具有送子的功能。
例如凤凰,它不仅代表着吉祥、美好,还蕴含着人们对高尚品德和美好爱情的向往,成为了华夏传统文化中
“德”
的象征。
先秦时期图腾文化彻底融入了神兽文化与妖文化之中。此时的神兽文化初具规模,《山海经》作为一部古老的地理志怪着作,记录了众多奇异的神兽,如凤凰、麒麟、青龙、白虎等,这些神兽形象生动,各具特色,成为了神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汉时期,随着国家统一和文化交流,神兽文化进一步发展。一方面,谶纬学说重新解释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形象和寓意,使之成为四大神兽,构建了王权神秘正统理论;另一方面,汉代石刻、壁画等艺术作品中,神兽形象更加丰富多彩,如貔貅、辟邪等神兽的出现,为神兽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兴盛,文人热衷于创作志怪小说,如《搜神记》,其中出现了一些宗教迷信色彩较重的神兽形象。此时的神兽不再保持神秘权威的色彩,开始融入到人的世界。
唐宋明清时期神兽文化达到鼎盛。在文学领域,唐传奇如《任氏传》中的神兽形象更加贴近人类生活和情感;宋元话本和明清小说如《封神榜》《西游记》等,塑造了大量经典的神兽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在艺术和建筑方面,神兽作为装饰出现在宫殿、庙宇等屋顶和梁柱上,如故宫太和殿上的脊兽。
神兽在宗教信仰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了神灵的坐骑或护法,进一步强化了宗教的神秘色彩和权威性。例如道教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被视为守护四方的神灵,在道教的仪式和信仰中具有重要意义。
神兽融入民俗文化,成为了各种节日庆典和民间习俗的重要元素。如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活动,龙和狮子作为神兽的代表,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和期盼,通过代代相传的民俗活动得以传承和延续。
图腾文化与妖文化的互相融合。
妖起源于万物有灵观念。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自然现象认知有限,认为万物皆有灵,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动植物等都具有神秘力量,这些神秘力量逐渐人格化,成为妖的早期雏形。
部落的图腾在融合与发展中,部分形象逐渐演变出具有特殊能力和神秘色彩的妖,如一些少数民族的图腾崇拜中就存在类似妖的形象。
古代神话如《山海经》记载了大量奇异生物,具有独特外形和神奇能力,其中部分可视为妖的早期形态。
先秦时期妖怪主要被视为神灵的使者,具有神秘力量和预知未来的能力。这一时期的妖多与神话传说相结合,形象较为单一且神秘。
两汉时期妖怪文化趋于成熟,出现了杂史传体《列仙传》、地理博物体《十洲记》、杂记体《异闻记》等相关着作,妖怪的种类和形象逐渐丰富。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通过妖怪文化来映射现实,表达内心的追求。这一时期的妖怪故事充满了因果报应、鬼神显灵等元素,如干宝的《搜神记》中的众多妖怪形象。
隋唐时期妖怪文化达到高峰,出现了许多以妖怪为主角的小说,如《古镜记》《枕中记》等,妖怪形象生动,性格鲜明。
宋元明清时期妖怪文化进一步发展,在话本、小说和戏曲中频繁出现并达到兴盛,如《太平广记》《聊斋志异》《西游记》《封神榜》等,此时的妖怪具有丰富的人性和情感,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妖怪文化也吸收了不同宗教的元素,不断丰富和发展。例如,佛教中的魔与华夏本土的妖概念逐渐融合,使妖的内涵更加复杂多样。
夏先衍沉浸于《人文经》那浩如烟海的知识之中,对那些存在于神话里的神兽和妖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些神话中的神兽与妖兽都可以被修行者利用起来。
想到这里他合上书本,脑海中浮现出自己曾经观想过的龙凤形象,一个大胆的想法油然而生:既然龙凤都能如此生动地具象化呈现出来,那么那些同样流传千古、充满神秘色彩的其他神兽与妖兽同样可以利用相同的方式具象于世!
想到此处,他不禁兴奋起来。
有些神兽或者妖兽虽然没有通过文物流传下来,但它们的形象都在华夏文化的传承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能够通过他们各自的手段将这些神兽与妖兽制作出来,用文化将其塑形。
然后修行者再进行观想,最后通过修行手段将其具象出来。
夏先衍看着自己紫府之中的龙凤,也知道其中的缺点。即便这些神奇的生物能够被具象化,但它们却无法像前辈们一样拥有真正的灵魂与智慧。
修行者若想要驱使它们,就必须将自身的一部分神识分离出去,以此来实现对其赋灵。虽然这种操作对于修为高深的修行者来说并非难事,但终究还是多了一份限制和麻烦。
当然这其中所带来的好处不胜枚举!人类终于能够凭借这些传说中的神兽实现翱翔天际的梦想了。
自此以后,许多曾经被视为珍贵却难以施展拳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迎来了它们大放异彩的时刻。
夏先衍缓缓站起身来,轻轻地拍去屁股上沾染的尘土。
他抬起头,目光凝视着那座高耸入云、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怀着无比崇敬之情,他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
而后,转身,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大步流星地离开了此地。
此刻,温暖明媚的阳光如同一层金色的纱幔洒落在这一行七人的身上,为他们镀了一身的金光。
其道大光!
完成了对齐鲁大地灵源之地的调查工作,接下来夏先衍踏上了回家的路,透过窗口看着泰山渐行渐远。
而道路两旁,则挂上了火红的灯笼,犹如繁星点点,将整个世界装点得喜气洋洋。新春佳节的氛围越来越浓厚,那份浓浓的年味正扑面而来。
夏先衍相信今年的春节将会是非常特殊的,华夏人将以一个全新的心态迎接新年的到来,灵源带来的改变将推动着绝大多数华夏人前进。
压在人们肩上的大山逐渐开始消散。
灵源带给人的不仅是健康方面的改变,更是精气神的改变,虽然社会层面问题依旧还在,国家产业调整的阵痛还是在,但人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夏先衍在车站看到人群的精神面貌是轻松,是喜悦,是幸福,人们看得见希望,也看得见未来的路。
列车启动开始离开泰安市区,城市的脉络渐远去,窗外的景色渐开阔。不远处泰山那巍峨雄浑的身姿傲然挺立,山峦连绵起伏,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横卧大地,其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