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xsla.cc/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随着与保定的距离逐渐拉近,他们抵达了满城汉墓这一灵源之地。
满城汉墓位于保定市满城区陵山,是西汉中山国第一代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墓葬
,有
“天下第一崖墓”
之称。
墓葬结构均采用以山为陵的营建方式,墓道及墓室凿山而成,呈弧形。两墓平面布局相似,均由墓道、甬道、北耳室、南耳室、中室、后室六个部分组成。陵墓布局模仿地上宫殿,耳室象征车马房和库房、中室模拟宴客厅堂、后室象征卧室并附有象征浴室的侧室,且设有构思精妙的防盗和排水系统。
靖王墓全长
51.7
米,最宽处
37.5
米,最高处
6.8
米,容积
2700
立方米;窦绾墓全长
49.7
米,最宽处
65
米,最高处
7.9
米,容积
3000
立方米。
两墓的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共出土文物
件,其中玉石器、金银器、铜器、铁器等精品
4000
多件。这些文物种类丰富,制作精美,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铜博山炉、错金银鸟篆纹壶、鎏金银蟠龙纹壶、透雕双龙纹白玉谷纹璧等着名器物。
夏先之所以会来到此地,原因有二。其一便是满城汉墓的发掘,犹如揭开了一幅尘封已久的历史画卷,向世人展示出西汉时期诸侯王的墓葬结构和埋葬制度。
珍贵的文物出土为研究汉代冶炼、铸造、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那些精美的金石器、巧夺天工的漆器以及细腻柔滑的丝织品仿佛在诉说着昔日大汉王朝的繁荣昌盛。
而其二,则是由于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之间存在着血脉相连的关系,刘备为中山靖王之后。
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
大汉帝国历经四百余年风雨沧桑,它以一种强大而悲壮的姿态退出了历史舞台。
汉昭烈帝刘备,给了大汉一个体面的退场!
历史就是这么迷人,看似毫无关联的人和事,往往会在岁月的流淌中产生奇妙的交汇。
夏先衍伫立在山脚下抬眼望去,陵山主峰位居中央,两侧的山峰仿若左辅右弼般拱卫着主峰。三峰相互连接,形状恰似坐西朝东的太师椅,又似构筑着双阙的城堡,气势雄浑磅礴,为汉墓增添了一抹庄严与神秘的色彩。
四周的山峦宛如翠色的巨擘拔地而起,彼此连绵相拥。山体被繁茂的草木紧紧包裹覆盖着,从山脚一直到山巅,宛如织就了一袭华美的绿色锦缎。
夏先衍一行人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逐级而上,两旁的灌木丛愈发繁茂浓密,荆条舒展着柔韧的枝条。没过多久,众人便来到了主墓跟前。主墓靠近山顶,灵源正是从这里孕育而生,而后沿着主峰向四周扩散开来。
灵源之地那无形的结界将四季打乱并糅合在了一起,为周边环境平添几分悠然古韵,群山连绵,似青黛画卷绵延展开,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离开墓室后,众人来到山顶。夏先衍站在山顶之上,眼前一片一马平川,华北平原的开阔尽收眼底。此时此刻华北平原上的景色与山间有着强烈的反差。
一个在春秋,一个在冬季。
当凛冽的北风裹挟着西伯利亚的寒意,呼啸着席卷而来,华北平原便在寒冬的笔触下,晕染成一幅苍茫且独具韵味的景致,恰似古人诗词中所勾勒的那般萧索而意蕴悠长。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放眼望去,广袤无垠的田野间,往昔那在暖风中欢快摇曳、绿波翻涌的麦浪,如今已全然被茫茫白雪温柔覆盖。
无垠的洁白仿若给大地精心披上一层厚棉被,平整而静谧,恰似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所描绘的壮丽,偶有几处田埂微微隆起,似是棉被上浅淡的褶皱,勾勒出大地原本的轮廓。
雪后的晴空湛蓝如深邃的宝石,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照在雪面折射出细碎光芒,仿若洒落一地细碎银钻,恰似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中那熠熠生辉的情境,耀得人睁不开眼,又为这素净世界添一抹清冷璀璨。
夏先衍在山顶稍作停留,欣赏了片刻这难得一见的雪景,便带着众人下山,而后径直奔赴保定市区。
在那里,还有一处灵源之地等待着他们前往探寻,那是一个在近代史进程中有着重大影响力的地方
——
保定军校。
保定军校是华夏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较早、规模较大、设施较完备、学制较正规、门类较齐全的军事学府,位于冀州省保定市东风东路。
它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政府投资白银二十二万三百零四两,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引进了脚盆鸡和汉斯国先进军事科技和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创办的,始称北洋陆军行营将弁、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陆军预备大学堂等。
1912年民国改元后名为“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陆军学校”,由此开创了华夏近代军事正规化教育的先河,使保定的军事教育在全国达到了顶峰,成为全国训练新式军队和培养新式军官的基地和摇篮,被称为“军都”。
“一所保定军校,半部中国近代史”。
保定军校在华夏近代军事教育史和近现代战争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华夏近现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有保定军校生参加。
如:辛亥革命创建民国、二次革命(讨袁)、反袁称帝、护法运动、创建黄埔军校、东征南征、北伐战争、抗日战争、重庆国共和谈等等,在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中,保定军校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名存史册。
为了纪念这所历史名校,保定市政府于1993年6月成立了保定军校纪念馆筹建处年7月,保定军校遗址被定为冀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和2002年在军校遗址上建成了占地8000平方米(12亩)的纪念馆,并将从海内外收集到的近千件军校文物及有关史料进行陈列向海内外游客开放。
一行人来到大门前,只见那朱漆大门之上,铜钉铜环装饰其间,门楣处高悬着一块横匾,上书
“陆军军官学校”
六个大字,笔力遒劲。门前几级石砌台阶,阶前的南路笔直地通向河岸,南路两旁,一对丈许高的石狮静静蹲守,尽显当年军校的非凡气度。
夏先衍一行人踏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之内,抬眼望去,这里整体布局呈现出中轴对称之态,庄严肃穆。
整体建筑严格遵循中轴对称的原则,以尚武堂等主要建筑为中心,两侧的建筑相互对称呼应,营造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整齐的布局给人以稳定之感,处处散发着威严的气息。
部分建筑采用了华夏传统建筑的坡屋顶,如歇山顶、悬山顶等。歇山顶造型庄重而典雅,九条屋脊错落有致,使建筑顶部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增加了建筑的宏伟气势。
红柱灰瓦是其典型的色彩组合,红色的柱子色彩鲜艳、醒目,给人以庄重、热烈之感,而灰色的瓦片则显得古朴、沉稳,两者相互搭配,形成了鲜明而和谐的视觉效果。
一些建筑在平面布局上采用了较为规整的矩形或方形平面,内部空间高大宽敞,功能分区明确,这种设计理念与西方建筑注重功能和空间利用的思想有一定相似之处,以满足军校教学、训练和生活等多方面的实际需求。
保定军校纪念馆内,通过各种陈列和展示,再现了军校的往昔。馆内仿建了军校原来的大门、东西耳房等建筑,让人可以从中领略到军校昔日的风采。
在这里,近代灵源已然发展至完备的境界,夏先衍置身其中,深切地体悟到了一股悲壮而又慷慨激昂的肃杀气息。
至今为止他感受到了三种不同的灵源气息,远古时代孕育的灵源;古代华夏文明孕育的灵源;近现代华夏孕育的灵源。
远古的灵源:鸿蒙初辟,乾坤始奠,远古之世,浑沌初开,万象朦胧,迥异今朝。
那是,万物共生的时代,天地间弥漫着最原始的力量。
时光流转,来到了古代(上古、中古、近古)时期,华夏文明从诞生到发展成熟:源渊肇启,礼仪昭宣,德义厚植,技文擅胜,经史焕章,邦国递兴。
这个时代,可谓是文韵千秋流衍,域纳万邦风华,垂范后世无穷。
然而,当历史的车轮驶入近代,灵源所散发出来的气息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罹难倾颓,然豪杰奋起,民志不屈,怀匡时济世之宏愿、蹈死赴难之决绝,革故鼎新、合群御侮,其坚毅卓绝、担当勇毅之精神,撑华夏将倾之厦,启复兴破晓之光。
近代的华夏是在屈辱中奋起抗争,因此近代的这些灵源在成型之后,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一股一往无前、悲壮激烈的肃杀之气。
夏先衍静静地站在灵源之地中央,双眼微闭,全身心地感受着这座灵源之中所蕴含的历史记忆,近代的华夏历史是悲壮的,是屈辱的,是一部血与火的史诗!
他心神沉浸于这段历史之中难以自拔,心神也随之起起伏伏,有屈辱与悲愤,有抗争与不屈,有变革与图强,有反思与启示。
他似乎在历史的记忆中越陷越深,华夏守护之灵感受到了他心神的起伏,于是一声厉喝如惊雷般在他心湖炸响:“痴儿,醒来!”
夏先衍猛地惊醒睁开眼睛,只见华夏守护之灵从识海中出来了,正一脸严肃地看着他。此时的他才惊觉自己心神一团乱糟,不知何时自己已然泪流满面,泪水浸湿了衣衫。
他立刻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
“多谢前辈。”他的声音略带沙哑地道谢道。
华夏守护之灵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这段时间别再执着于调查近代的灵源之地了。”
“这些灵源已然成型,它们承载并铭记了那段惨痛的历史记忆。你如此毫无保留、全然敞开胸怀去接收近代历史,怎能承受得了这般惨烈的精神煎熬?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