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生生世世小说网 > 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 第107章 夏先衍的顿悟

    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xsla.cc/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经过一番深入的探寻和研究,夏先衍惊讶地发现,这三个区域的灵源正逐渐朝着中州线蔓延扩展。正是中轴线这条无形的纽带,将它们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或许用不了多久,这三个区域的灵源就会因为中轴线成为了一个整体。

    之所以夏先衍每到达一座城市,都会把主要的精力用到,调查研究历史遗迹诞生的灵源上来。是因为御灵部对所有收集到的情报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之后,他们总结出了灵源诞生的四条重要标准。

    第一种是历史遗迹,比如考古发现的各个时期留下的遗址,例如殷商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

    第二种是现存的古代建筑以及陵墓遗迹,例如燕京的故宫、明十三陵;

    第三种是各地博物馆,在灵源大范围诞生后,绝大多数的博物馆诞生了灵源;

    第四种是有关于信仰的,例如道观属于道教的信仰之地,黄帝陵属于整个华夏的人文先祖祭祖之地。

    目前阶段,前两类灵源地无疑是当下最为重要的存在。这些灵源的诞生不仅让华夏悠久的历史脉络变得愈发清晰可见,还能通过其源源不断地反馈出更多珍贵的历史信息。因此,对于夏先衍来说,他必须将重点放在对这两种灵源的深入调查之上。

    由华夏守护者所创的《人文经》并不仅仅只是一部简单的修炼法门,它更像是一部涵盖了华夏各个时期历史的百科全书。

    完成了对老城区灵源的详尽考察之后,夏先衍及其团队马不停蹄地赶往了北宋东京城顺天门(新郑门)遗址博物馆。

    顺天门(新郑门)是北宋东京城外城西墙上的一座城门。东京城地处扇形黄泛区的扇柄部位,北距今天的黄河10公里,是典型的古今重叠型城址,整座遗址大部分叠压在今天汴京城市建成区之下,且埋藏较深。

    北宋东京城顺天门始建于五代后周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年),时称迎秋门,宋初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名顺天门,因向西直通郑州且与内城上的郑门相对,故又俗称新郑门。

    顺天门(新郑门)是位于宋东京城外城西墙上连接御道的正门,城外路南侧为琼林苑遗址,路北侧是金明池遗址。顺天门大街是西向巩义皇陵和西京洛阳的官道,也是宋与西夏互使的交流之路。

    顺天门是北宋东京城考古发掘的第一座城门,是华夏古都中出现最早的方形瓮城,开辟了华夏古代都城使用瓮城的先河,且因其都城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使瓮城很快在之后的其他都城得到普遍推广使用。到明清时期,瓮城成为各地修筑城门的定制。

    夏先衍一行人也沉浸式参观到了《东京梦华录》与《清明上河图》里的东京汴梁城。在这里他们触摸到、感知到、欣赏到了,宋代灿烂辉煌的文化。

    参观完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博物馆后,夏先衍缓缓地走出馆门。他仰头凝视着那片天青色的屋顶,心中涌起一股别样的感触。眼前这座展现宋代简约美学风格的建筑,它就伫立在大地之上展示这那个时代的风采与韵味。

    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博物馆外观设计灵感来自于北宋皇宫南大门宣德门,取材于北宋宋徽宗赵佶创作的《瑞鹤图》,其天青色的屋顶、一门三道的建制既来自于考古发掘成果,也代表着当时最高等级的规制,体现了宋代简约的美学。

    夏先衍愣神了许久,他张开神识,感受着灵源带来的信息,置身于汴京这片弥漫着浓郁宋韵的土地之上。他意识到,自己对于宋朝的认知或许过于局限和狭隘了。

    一直以来,他总是不自觉地将自身所处时代的价值观强加于那段遥远的历史之中,却未曾真正深入理解过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与内涵。

    在前往汴京市博物馆的路途当中,夏先衍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他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对宋朝的种种偏见和误解,开始以更为客观、全面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朝代。

    随着思绪的不断延伸,他越发感受到历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明白每个时代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特点和价值观念。

    抵达汴京市博物馆后,夏先衍并没有急于立刻投入参观,而是寻得一处安静之地坐下。他示意王言留下,同时吩咐其他人员先行自由调查。此刻的他,需要一段宁静的时光来整理内心纷繁复杂的思绪。

    他深深地意识到,必须要进行自我纠正与自我反省。

    为何会产生如此这般的情绪呢?想来正是因为夏先衍先前领略过强汉盛唐的辉煌壮丽,如今再将目光投向宋朝时,心中总是不得劲儿。他把自己带入了进去,历史朝代上的巨大落差让他产生了这种难以言喻的不适感。

    “原来,那时的我已然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的价值观带入进了当时的朝代啊!”他喃喃自语着。

    然后他自我批评,“实在不该以当下的价值观念来评判古代的历史。日后定当引以为戒,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用现代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过去,以免陷入片面和狭隘的批判之中。”

    作为后世的观察者,以旁观者的视角去看待历史各个朝代的时候,往往容易带着现代的价值观、知识体系和认知框架去审视和评价过去的历史事件、人物或文化现象。

    在那漫长岁月长河之中,历史宛如一部永远在书写的宏伟巨着,每一页都承载着时代的沧桑巨变与无尽故事。而这一连续不断的发展进程里,每个时代皆独具特色,面临着各异的艰难险阻、难得契机以及诸多束缚局限。

    当我们回首往昔之际,务必怀揣一颗谦逊恭敬之心,设身处地去体悟彼时的社会大背景、文化氛围和人们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过去,并从中汲取智慧和教训。

    批判并不是历史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认识不同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把握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架构及体制变革之脉络。这些知识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在,还可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历史教会了华夏民族的发展之道。

    历史是人文社会的载体,是人这个群体不断成长的见证与记录。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他有自己的思想和立场。

    又或者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文字语言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构建人类社会的基石。

    人类社会的语言从何而来,人的思想和立场又从何而来?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而是通过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获得的,从社会实践中来。

    人的认识开始于感性认识,通过对客观外界现象的感知。随着实践的深入,感性认识的材料不断积累,当这些素材达到一定规模时,量变引发质变,一种更为高级的认知形式——理性认识应运而生,也就是所谓的思想。

    这种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华丽蜕变,乃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反复摸索、不断归纳总结经验的结晶。

    而这个过程就是历史,历史宛如一座巍峨的丰碑,承载着人类社会的厚重底蕴,它默默见证并详实记录着人类这个伟大群体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文字语言则是传承,是存续,是语言是架起过去,现在,未来沟通的桥梁。文字语言将历史记录了下来,以供后人追本溯源。

    人之所以为人,其理则天地之理,其气则天地之气。人的存在不仅仅是物理的存在,更是精神的存在。

    人类才区别于地星上其他生物的根本特征在于其拥有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具体来说,人类能够思考、判断、创造,并且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做出决策,这是人类独特性的体现。?

    夏先衍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准则,发现了自己的

    问题后就立刻反省纠正。尤其现在实施思想上的问题,他立刻省身克己,掐灭了杂乱的念头。

    修行亦是修心,反躬自省,克己去私,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

    他在自省之中自悟了,心境迎来了一次重大的突破。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感召,天地间的灵气如潮水般汹涌澎湃地朝着汴京博物馆汇聚而来。

    王言感受到异常后,没有丝毫耽搁,王言当机立断,迅速通知了历忱雨,并嘱咐她务必将所有人都召集到此。随后,他唤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经过沟通博物馆方面非常配合地提供了一个单独的房间。

    没过多久,历忱雨率领着众人匆匆赶到现场。王言招呼孙嘉两人将端坐在椅子上的夏先衍小心翼翼地抬起,平稳地移入了博物馆提供的房间里。之后历忱雨接管了现场,安排人里外三层把队长保护了起来。

    随着海量灵气源源不断地涌入,整个博物馆内都吹起了一阵阵轻柔宜人的微风。这些微风犹如春风拂面,令正在欣赏文物的人们倍感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此刻夏先衍的识海中却正发生着一场气象万千的变化——一道若隐若现的虚幻身影悄然浮现。这道虚影相比最初所见的华夏守护之灵更为稀薄,渺若烟云。

    如云烟虚无飘渺的虚影开始鲸吞紫府以及外面的灵气,经过不断修炼转化,原本模糊不清、若隐若现的虚影不断聚拢,由虚化实。

    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并最终凝聚成一个透明的人形轮廓,他并容貌但是却神似夏先衍。这道在识海形成的无面人影就是夏先衍的元神。这道元神只是初步成型,人形轮廓都是借助识海幻化而成的。

    夏先衍全程参与其中,但是他意识并没有进行干预操作,都是在元神的主导下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了元神才是真正的本我,而意识属于魂魄是外在的自我。

    元神出现后主导者夏先衍的精神与肉体趋于平和统一的状态,内在能量与外在形态开始完美融合。他感到了一种一种超越世俗杂念,达到心灵纯净、无垢无染的境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