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生生世世小说网 >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 第357章 古今没有新鲜事

    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xsla.cc/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第357章

    古今没有新鲜事

    刘升想了想道:“就叫做‘御选科吧,御极之御,可让考生知道朕对这第四场考试的重视。至于考试时间,便定在九月初一吧。”

    御选科?

    钱谦益听了心中一动,知道这第四场考试大概才是刘升真正期望的科举改革方向,只不过如今不易大改而已。

    于是打定主意,礼部一定要将这第四场考试搞好。

    接着,刘升又跟李长文、钱谦益继续商议关于乡试的其他问题。

    比如说,大明乡试各省考题是不一样的。

    因为乡试考题一般都是由主考官出,而主考官在万历年以前,只有南北直隶乡试主考官由朝廷中枢派出,其他各省主、副考官一般都是各省提学和巡按御史。

    从万历年间开始,各省乡试主考官也由朝廷派六科给事中或礼部主事负责。

    由此可见,明朝是在向全国统考慢慢发展,将各省乡试权利渐渐收归朝廷中枢。

    大??如今治下有七省之地,彼此相距并不算远,且都有水路通达,于是刘升便决定统一七省乡试考题。

    至于以后大??一统天下后怎么办——那时自然会有更通畅的官道,乃至铁路,让交通变得更加快捷。

    同时,提升驿传体系的效率也在刘升计划之中。

    甚至在将来还会用上电报,另传讯变得极快。

    总之,国家领土广大以至于交通、传讯不便对于统考的影响,在将来的大??将会大大减小。

    当然,统考还涉及到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说考题更容易提前泄露。

    但这类问题本就难以彻底杜绝,只需做好有效防范就好了,不能因噎废食。

    确定七省统考之事后,接下来要确定的便是各省举人的录取人数。

    在明朝,各省乡试录取名额是不一样的,各省录取多少,皆视情况而定。

    一般而言,南北直隶较多,科举发达之地相对较多,科举不盛之地名额相对较少。

    但对考生个人而言,其实跟后世高考情况有点类似。

    比如说在科举发达的南直隶、浙江、江西、福建,即便乡试录取的举人名额高出其他省份,但因为考生众多,且水平都比较高,所以具体到某个考生身上,其在这类省份更难中举。

    相反,如广西、云南、贵州这样文教不那么兴盛的身份,虽然乡试举人名额少,但考生也少,而且一般主考官会视当地情况出比较容易的考题。土司出身的考生(少数民族),甚至有加分项!

    这样一来,假如一个考生水平固定,显然是在科举不发达的西南省份更容易中举。

    不过大明朝廷对此自然也有对策,那便是严禁考生在户籍所在地之外的省份参与乡试。

    但这条规矩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尤其是崇祯年间,执行得便没以前那么严格了,多出了一些漏洞可钻。

    于是,在这一时期,少数有门路的南直隶、浙江等地考生,便会到科举竞争没那么激烈的省份去参考。

    考虑到这些情况,刘升道:“此番朕虽决定七省统考,但毕竟七省文教情况不同,所以举人名额也当不同。

    即,各省乡试题目相同,但皆单独判卷、列榜,举人名额也各不相同。

    七省中以南直隶科举最为兴盛,人口也众多,此番乡试朕预备给出101个举人名额。三位爱卿以为如何?”

    各省乡试单独判卷和列榜是必须的,绝不能因为统一考题就统一排名,关于此事,在明初可是有血的教训。

    那便是洪武年间引出会试南北榜的“舞弊”血案。

    洪武三十年二月会试后,因录取的贡生(相当于准进士)前51名皆是南方人,故北方考生不服,认为这场考试存在舞弊之疑。

    当时已69岁的朱元璋虽在派人调查后,得知这场会试并不存在舞弊,真是当年参与会试的北方举子中没几个出类拔萃的,所以凑巧让前51名都是南方人。

    可朱元璋为了平息北方考生怒气,收买北方士绅之心,还是将其当做舞弊案来办,并与蓝玉案扯上关系,掀起又一场血案,杀得人头滚滚。

    事后,他又在夏季亲自主持一次会试,录取的前61名贡生皆是北方人。

    自此之后,大明会试分南北榜便成了定例。

    所以,李长文三人对各省乡试单独判卷、列榜皆无异议,主要考虑的是各省举人名额问题。

    南直隶相当于一个标杆。

    刘升将南直隶此次乡试名额定位101人,那么其他各省便可定下了。

    钱谦益首先赞同道:“上次南直隶乡试举人名额也不过130人,大??如今从南直隶分出了淮南省,陛下此番仍给出一百余名额,南直隶生员闻讯必会感念圣恩。”

    李长文也觉得没什么问题。

    于是几个人接着又通过讨论,相继定下其他省份的举人名额。

    除南直隶外,其他省份举人名额基本都不过百,浙江91名、江西88名、淮南63名、湖南51名、湖北53名、河南42名。

    整体来讲,给各省的举人名额要比大明天启年以前略多。

    因为举人、进士大明朝廷给予的优待相对较多,权利也较大,且举人就是在大明做官的门槛,再加上士绅们也不想太多人进来分利,所以大明对进士、举人名额一直控制得比较严格。

    后世有研究表明,在大明秀才中举比例平均为3.3%,举人中进士的比例约为5%。

    秀才中举的难度竟比举人中进士更大!

    刘升之所以没有在这次乡试进一步限制各省举人名额,是因为在不久的将来,时机差不多时,他便准备确立士绅一体当差纳粮的规矩,废除大明给予秀才、举人、进士的各种优待。

    当然,并非说大??就一点不给有功名之人优待了,而是不会以优免役钱、田赋等方式进行。

    因为这些优待方式,太容易让士绅群体妨碍国家收取税赋了。

    钱谦益不知刘升在这方面的想法,只一味奉承刘升的大方。

    李长文却是对此有些了解的,因为最初刘升就想在汝宁、义阳两府直接实施士绅一体当差纳粮之策。

    只因他劝阻,说大??尚未一统天下,过早实施此策容易激起天下士绅的激烈反抗,不利于尽快平定天下,刘升才改变主意,准备以后再去做。

    李长文是知道士绅兼并土、窃取地方官府权利之害的,但也因知道刘升对于士绅的看法,所以此时便没对这看似略多的举人名额提出异议。

    议完各省举人名额,对于乡试剩下的事,刘升便不过多参与了,准备交给政务院礼部去负责···

    刘升从文华殿回到奉先殿后,讯风卫副统领安小逢前来汇报。

    “陛下,王徽一家已抵达南京。”

    “哦?王徽身体如何?”

    安小逢道:“王徽毕竟已七十二岁高龄,此前经历闯军追剿,又一路舟车劳顿,来到南京后仍精神不振。

    臣请大夫为他看过病,只是太过劳累,偶然小恙。大夫已为其开了几服药调养,休息一段时日应可恢复。”

    刘升听得微微点头。

    既然王徽身体不舒服,他便不适合在此时召见了。

    因为王徽对机械物理研究极深,曾制作出利用虹吸原理引水的“鹤引”,其实就是压水机的前身,这种机械刘升小时候很多地方还在用。

    另外还有风力磨坊、高压水枪、舂米机、水利计时器、自行车等机械。

    所以,刘升准备将蒸汽机的制作交给王徽来主持。

    按理来讲,刘升有蒸汽机图纸,拿出随便召集一班子能工巧匠,便能复制出来。

    他之所以想让王徽负责此事,是因为王徽不仅有根据图纸制作出蒸汽机的能力,更能较容易地明白蒸汽机所涉及的各种知识,将其化为己用,乃至教导给他人。

    也即是说,主持蒸汽机制作的工作交给王徽去做,获得效益也要比交给寻常工匠大得多。

    最后,王徽在明白蒸汽机原理的情况下,主持制作蒸汽机,也必然更快、更好。

    这样一来,大??便能尽早开始修建铁路!

    第二更。

    晚安~喜欢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