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xsla.cc/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赵谌沉思半晌,说道:“国家每每举行仪式,耗费不少,如今三大宣抚司扩充军备,到处都要用钱,以朕之见,能从简就从简,卿意如何?”
朱胜非似乎并非专为此事而来,顺水推舟道:“既然官家休恤,从简亦无不可黄相以为呢?”
黄潜善这个人倒是不简单,他最先是站在蔡家父这一边,等于是道君旧臣但赵桓登基,他能不受牵连,甚至一路作到尚书右丞,恐怕不是运气所致等到徐绍朱胜非等人发动政变,他亦在遭清洗之列,贬到外地如今又东山再起,而且是官复原职,实乃异数
首先与那些三不知宰相相比,他的行政能力很强他作副相,分管农田水利等事,在职期间,各地水利建设卓有成效,都没有发生过大的灾害,保证了国家的粮食储备他或者没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但却本职工作相当不错即使被贬之后,在地方上也政绩斐然
在被徐绍赶出央以后,他跟其他的太上皇旧臣不一样,还是时常上书言事而且这个人的立场并非泾渭分明,善于审时度势,比方说在赵桓被迫退位,大宋在战场上接连取得胜利之际,他既没有唱衰,也没有捧杀,而是上奏称,朝廷应该借此机会,狠抓农商,积蓄国力以备异日再战,反对立即举兵北伐这跟朱胜非的政见不谋而合,从而引起了注意
“臣附议”黄潜善说道
“既然二卿都赞同,那就这么定了”赵谌点头道
朱胜非此时看了黄潜善一眼,后者思索片刻,奏道:“官家,目前一桩要紧的事,朝廷当裁定”
“哦?黄卿所谓何事?”赵谌一边问,一边想着,最近也没甚么要紧的事情?
“自徐处仁以太傅致仕,川陕宣抚处置使一直空缺当时,因恰逢南北和议,所以没顾得上这一桩如今,朝廷应该作出安排”黄潜善道
朱胜非立即跟进:“不错,川陕两地乃国家强兵所在,长官不可空缺如今虽有王庶暂摄政务,终非长久之计”
赵谌闻言问道:“宰执大臣议过没有,谁来接任比较合适?”
黄潜善想了想,答道:“川陕重镇,必托相宜之人臣等以为,还是当以二府大臣出任较为妥当此前李纲、徐绍、徐处仁三位,都作过东西二府的长官,不如此,不足以震慑地方”
“那现如今二府之,有合适的人选么?”赵谌问道
朱胜非此时接过话头:“臣等议定,有两人较为合适一是原川陕宣抚判官徐良,二是西京留守兼判河南府秦桧徐良在地方上历练多年,此前在川陕也协助长官多年,有丰富的经验,如果用他,川陕必能安定至于秦桧,他此前任参知政事,若宣抚川陕,也是名正言顺,伏请陛下裁夺”
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朱胜非推荐的这两个人,有几个共同点首先,这两个都是徐绍亲近之人徐良是徐绍的儿,秦桧曾经是徐绍的得力助手,甚至师事徐绍其次,这两个人的能力和资历,都足以进入枢
赵谌想了好大一阵,似乎决断不了,反问道:“以朱卿个人意见,这两人谁合适一些?”
“臣认为,秦桧或许合适首先,他曾经身在宰执之列,资历能力不容置疑其次,他是言官出身,xìng格忠直,必不负天所托再者,他出判河南府,相信对西部的情况也有一定的了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秦桧曾经协助徐郡王理政,从这一点说,他一定能和徐卫精诚合作,武默契”
朱胜非这些理由,哪一条都无可辩驳,显然是精心准备过的
赵谌拿审视的目光看着朱胜非,沉声道:“昔日秦桧自请出判,乃不得已如今南北休战,朝有大臣建议将他召回,认为其人协助徐绍理政颇有建树,若回枢必能继续推行徐绍之政如此说来,是将他放在川陕好,还是召回枢恰当?”
一听皇帝这话,朱胜非心里就打起了小鼓没错,秦桧确实是徐绍的得力助手,对徐绍那一套也非常熟悉现在李若水已经去河南府视察,如果回来一报,说秦桧皇陵修得好,地方也治理得好,官家一高兴,召他还朝,那么此人将来极有可能坐上次相的位置他和许翰都参与了拥立君,志趣相投,一旦回朝联合……
朱胜非禁不住想起了前些时期,徐绍一人独揽朝政,他这个首相整日地无所事是,几乎被架空
徐徐前些时候商谈,认为朱胜非把黄潜善提回央,是为了挡徐的道其实,朱胜非此举,主要是为了挡秦桧回朝的道,其次才是徐因为相比起来,秦桧在那帮积极抗战派大臣里的影响力,显然不是徐可比,尽管他是徐绍的儿
“臣认为,还是放在川陕为宜”朱胜非奏道
黄潜善却道:“请陛下圣裁”
赵谍一时无言,良久道:“此事容朕思量,川陕要地,若所托非人,必然有误”
他既然这么说,朱胜非黄潜善也不好再多嘴,遂告退而去沈择看着他两人出去,而后对赵谌道:“官家,正副两相同来,可见政事堂对此事重视程度”
赵谌随口道:“川陕要地,长官人选自然重要你刚才听清楚朱胜非是怎么说的么?”
“小奴听着呢”沈择道
“他举荐秦桧宣抚川陕,那些理由可充分?”赵谌又问
沈择观天神sè,缓声道:“表面上看,还是很有道理”
赵谌忽地一笑:“朱相这是不想秦桧回朝,看来,昔日徐绍主政时,他闲怕了”不想赵谌竟看得透彻
沈择见他如此说,眼珠一转,低声道:“确实,据说秦桧曾呼徐绍为师,徐郡王推行政时,秦桧便是他得力副手若桧回朝,必重现昔日局面”
这话正说赵谌心事诚然,对于徐绍的才干和功劳,赵谌是充分肯定和褒奖的但同时,他也不希望那样的局面再现要知道,徐绍执政时,正值危难之时,军国大事悉决于他,有时候皇帝都不一定能插得上手这样臣强君弱的局面,一时权宜还可以,如果长久了,哪个皇帝受得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徐绍去世的正是时候,再久一些,如果掌权到宋金议和,两国休兵以后,恐怕又是另一个结局了
秦桧被普遍视为徐绍的继任者,若他回朝,赵谌能不担心重现徐绍主政时的局面么?至于徐良,倒是无所谓,他远不到他父亲的火候
“如今朝已有朱胜非黄潜善理政,秦桧就不必回来了”赵谌说道
“那真让他宣抚川陕?”沈择追问道一个ì,可以在皇帝面前毫无顾忌地谈论国政,可见皇帝对他的信任
赵谌摇了摇头:“川陕不是谁都能坐镇的,再者,如今南北休兵,川陕正是恢复重建之时,也不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主官”
“那继续让他判河南府?”沈择打破沙锅
赵谌又摇头:“等李若水回来以后再说,秦桧还是有功劳的,河南府情况不太好,寻机会给他换个地方”
沈择听到这里,不再多言,因为他已经达到目的
赵谌想了一阵,又抬起笔想批几本,终究不能集精神,扔了笔,问道:“最后一次召见徐卫时,你在场么?”
“在场”沈择不知道官家为什么突然问起这个
“还记得他说了些什么?”赵谌又问
沈择嗯一声,昂着头想了片刻,回答道:“当时,官家详细询问他关于联结西夏契丹之事徐卫从头说起,一直到委派那马什么出使契丹为止反正总归一句话,就是若能联合党项契丹,于恢复大业将有莫大裨益”
“没了?”赵谌笑道
“小奴就记得这么多”沈择道
赵官家一边笑,一边摇头道:“你这记xìng不成当时,除了这一桩之外,徐卫还详细说了他在陕西的重建构想,说是三年之内,要把流民都动员回原籍五年以内,陕西要作到自给再长远,就是要重现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国的辉煌”
沈择一拜:“官家博闻强记,岂是小奴可比”
赵谌叹道:“与朝大臣相比,徐卫还算是个实在人他向朕阐述这桩桩件件,其实就是想说他能行,说白了,他想作川陕宣抚处置使这种人反而可靠一些,想要什么直接说出来朝这些人,都自以为聪明,把朕当成少不事的后生,哼”
“这川陕宣抚处置使是何等要职?徐卫身为武臣,恐不合适再则,官家已经将陕西军政权力交付于他”沈择进言道
赵谌缓缓点头:“再看,日久才见人心,朕只见过他一面而已近期,还是让王庶和他分理川陕军政,过几年王庶到了致仕年纪再说若他能成,委他宣抚处置大权也没甚不行,若不成,再另选就是”沈择将这些话记在心里,惟恐漏掉只言片语
二月,李若水自河南府归朝,详细报告了此行经历秦桧奉诏修复皇陵,果然是尽职尽责,如期完工河南府境内,生产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恢复,士人军民都称赞他贤德李若水的盛赞,并没有让秦桧得到什么好处,官家赵谌也只是指示有司嘉奖而已
二月下旬,皇帝开公向大臣表态,现在川陕的班足够应付,短期不考虑调整虽然没有依从朱胜非等人的建议,让秦桧宣抚川陕,但也没有让他回朝
许翰等大臣上奏,认为枢缺乏地方经验丰富,且熟悉边疆军事的官员,这不利于央作出正确切实的决策这等于是挑明了向皇帝建议任用徐
赵谌心里也明白,朱胜非虽然忠心顺从,但缺乏魄力,因循守旧,确实得给他再配个能力较强的助手遂下诏,将徐良夺情起复,结束守丧,任参知政事,与黄潜善一道,协助朱胜非处理枢日常事务
徐这一上台,朝积极抗战派大臣深受鼓舞他们希望徐良能像清河郡王徐绍那样,强力推行政,富国强兵,以图恢复但徐究竟成不成,就只能骑驴看唱本了
再说徐卫回到川陕以后,先是在绵州停留,向宣抚处置司官员传达了赵谌的嘉奖和鼓励随后便回秦州,立马召集陕西提刑司、转运司、常平司等机构的主官到秦州开会,告诉他们以后直接受制置司节制,又让各司长官汇报负责事务紫金虎虽是武臣出身,但因为在陕西多年,各级官员,无论武也无人敢小觑他
陕西的情况确实比较具体,因为受战乱的影响,最为富饶的关平原几乎成了战场遗址其他各地的山区情况糟,如果不是四川接济,陕西早完蛋了
要重建陕西,首先就是抓农业,农业是一切的基础而要抓农业,首先就是地要有人种这一件,徐卫早就开始实施,数以万计的乡兵义勇已经在各地屯田但仅靠这些人远远不够,必须得把逃亡别处的百姓召回来,让他们重建家园
二月,徐卫直接在秦州,以川陕宣抚处置副使的身份命令命令川陕两地各府州军县的行政长官,着手办理流民还乡的事情
这是徐卫作宣抚副使以来,首次独立命令这在陕西官员看来,倒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四川官员们就有些反应不过来了,拿着从秦州直接发来的命令茫然不知所措
此事在绵州引起巨大争议,张浚就对王庶说,徐宣抚怎么能绕过宣抚处置司直接命令?而且是面向川陕两地?这置宣抚处置司于何地?又置王宣抚于何地?
王庶也觉得徐卫最起码应该主动来绵州沟通一下,再由宣抚处置司命令,而不是以个人名义不过,作为徐卫的老长官,王庶肚量也不小,他安抚有异议的下属,说徐宣抚和我同为川陕宣抚副使,朝廷也没有再要求他“免签书本司公事”,也就是说他和我拥有同等的权力,因此他命令,制度上没有问题
其实,王庶也不愿意因为这么一件事去跟徐卫争辩再说,他都快退休的人了,还有什么好争的?现在陕西也收复了,他也乐得洒脱,只求安安稳稳把这几年过了,然后去职养老
不过,徐卫也会作人他单方面命令,只是为敲山震虎,树立威信,并不是想把王庶压下去,自己来独管川陕两地军政他也不愿意和老长官有隔阂事后,他派人至绵州,解释说这是因为自己不熟悉行政程序造成的王庶也表示不介意甚至还向四川北部各府州县重发命令,让他们着手办理流民返乡
陕西战前原有人口一百七十多万但是宋代这个“口”是只计算成年男,同龄fù女和未成年人不计入内所以即便保守估计,陕西战前人口也应该有五百万左右十几年的仗一打下来,就让人体会到了什么叫“锐减”
因为现在战事结束不久,重建才提上日程,有司也还没有来得及统计但好在徐卫为了营田,将光复区各地平民成年男编为乡兵,就地屯垦只要把这些地区战前人口和现有乡兵人数一比,就能大概地了解一下
保守估计,十来年的战争,让陕西人口减少和流失了四成左右,也就是近两百万人当然,得等到各地的流民回乡以后,才能准确地统计出损失数字便无论如何,战争对于陕西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徐卫在皇帝面前说三年之内让流民返乡,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陕西流民的逃亡路线,不外乎就是陕西西部和四川北部但五年之内,陕西作到自给,却有很大的难度战后重建,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是说你让老百姓回到家乡,搭个草棚就了事
重建的目的,是要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这是最基本的只为这个目的,徐卫就要列出数以千万贯计的巨额预算老百姓返乡以后,官府要提供牲口、农具、种、先期物资和政策支持,否则他拿什么重建
很显然,陕西不可能拿得出来这笔钱陕西都转运使刘赣,也就是刘羽的老爹,把帐本拿给徐卫一翻,去年陕西税收多少?三百万十万贯,连四川的零头都不到,而且这还是受益于边界贸易,税收增长之后的结果这三百多万贯,如今不用上交四川了,咱们陕西自己可以使用
但用来干什么?别说军费,别说重建,估计也只能拿来给武官员们发俸禄陕西要重建,还是靠四川支持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