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生生世世小说网 > 宋阀 > 第四百九十三章内外汹汹

    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xsla.cc/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第四百十三章内外汹汹

    “去了趟渭州”徐淡淡地说道,看他神情似乎不悦,莫非在渭州撞上了什么让他不高兴的事?

    徐卫也能猜到几分,三叔回南方向天进言,给大哥出了个难题这势力让大哥对三叔不满,连带着,作为三叔的亲儿,哥去渭州能有笑脸相迎么?

    “大哥给你脸看了?”徐在徐旁边坐下,随口问道

    “何止?”徐冷笑道“公务上倒没说的,只是,咱们总归是堂兄弟,祖上传下的规矩,不分家,咱们跟亲兄弟有什么区别?我心说公事已了,采买些礼口上门看望兄嫂,他是长房,我尊重他,这没错?”

    徐卫知道堂兄现在心里很不爽利,一个劲地点头道:“对对对,正该如此”

    “可谁知道,给我来个拒之门外老,哥可是去了两趟”徐良怒气冲冲道

    徐卫也觉得大哥这事办得不地道,你就算对三叔有什么不满,这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哥以堂弟的身份,带着礼品登门拜望,你给人拒之门外,面也不见,实在失礼,也不是磊落汉的行径

    “这事大哥确实作得不对,但哥也别往心里去,出了这样的事,他肯定也头痛得紧”徐卫只能这样劝道

    徐摇了摇头,负气道:“算了,不提这事自打我记事以来,还没遇上过这样尴尬的场面”

    徐卫又是一顿劝,才稍微打消了对方的怒意徐平复了一下情绪,但脸上仍是板着:“为兄在泾原听到一个消息,说是党项人袭取了绥戎堡,有南犯的趋向,你以为如何?”

    老实说,徐卫这些年在陕西,心思都花在抗金上,对紧领的夏国其实了解不多但根据记忆,好像党项人在北宋晚期遭受了一连串的军事挫折,国力被削弱得厉害,大举南犯应该不太可能?

    当他如此讲述时,得到了徐的赞同:“你说得没错,横山天都山一线失陷后,党项人已经无力发动大规模战事了袭取绥戎堡这事,是真是假,还不知道,但消息传得这么快,我怀疑是大哥有意为之”

    “哥是说,大哥想借此表明,他现在离不开泾原?”徐卫问道

    “就是这个意思”徐良点头道

    “我早就说过,大哥不会南行,如何?”徐卫笑道

    “哼,这事瞒得过南边,却瞒不过我等”徐良亦笑

    听他这话,似乎打算“从作梗”,徐卫见状劝道:“哥,没必要”

    徐良闻言吃了一惊,老这才算是头一回明白地表明了自己对此事的态度片刻沉默之后,他问道:“为何?”

    “我觉得,在朝廷调大哥南往这件事情上,我们弟兄既不必帮他说话,替他遮掩,也没必要推波助澜,暗插手”徐卫坦诚道

    徐不说话,还是板着脸,一副余怒未消的模样

    “于公,泾原虽说不是离了大哥就垮了,但以他在泾原一路的声望,在军队,在诸羌的威信,都是保持泾原稳定,边关不乱的法宝于私,我们到底还是一家人,这么闹有什么好处?”徐卫“推心置腹”

    徐对堂弟的意见不发表评论,反而是笑道:“弟,你是战场上杀人如麻的方面统帅,怎也有一副菩萨心肠?前些日你凤翔府被围,父亲大人调泾原兵相救,大哥来没有?说句不听的,大哥和我们虽然是兄弟,但毕竟……你晓得”

    徐卫一时无言以对,不是他不知道说什么,而是他心里想的不方便说他替徐原说话是出于兄弟感情么?有,有那么一点,但多的,则是着眼于自己的立场徐大是陕西军的一个不确定因素,而徐卫需要这个不确定因素

    别看现在宋金议和,暂时结束了战争,而大宋也通过这次议和,放弃了一直坚持的恢复大业,逐渐转为偏安但是,狼烟虽然熄灭,但大宋的生存环境却加恶劣了不是说议和了,就不打仗了,通过这次战争,女真人确立了其压倒性的军事优势悬在大宋头上的那把利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具有威胁性过

    朝廷虽然决定议和,但议和不是说战事结束了,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就算是耿南仲,想必他也非常清楚,议和只是权宜之计,就算想偏安,也必须要有足够的军事实力作后盾

    在这个大环境下,进一步提高武臣的地位和权限那是势不可挡的历史上,宋金在“绍兴和议”后,收了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的兵权,并制造了岳飞的冤狱但要知道,在当时,金军和伪朝几次大规模地进攻,都以失败告终,宋金两国的实力处在一个平衡点上,谁也奈何不了谁

    而现在的宋金态势显然有着天壤之别处在女真人高压下的南朝,就算不想恢复故土,也必须尽最大努力来保全目前的局面放在陕西来说,武臣地位的拔高,有可能体现在,会出现一位不但主持军事,甚至能对其他方面拥有话语权的武臣

    这在原先的历史上,不是没有例比如刘光世岳飞等大将,都曾经当过原本政枢二府大臣才能充任的“宣抚使”不但节制军队,对地方政治也拥有裁夺之权,还可以任免辖区内所有官吏,且不受监司的监察

    现在的陕西,由武臣来充任宣抚处置使,或许还有难度但很有可能会立一位军事主官这个人选,只能在陕西现有将帅产生那么比较一下现在陕西四帅,徐大无疑是资历最老,实力最强,威望最高的,他本该属于最佳人选,但是出了这件事,他主持陕西军事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舍此之外,还有姚平仲、刘光世、和自己三个人刘光世估计也没戏,首先,他从来没担任过一路帅守,一直在副手的位置上变化,就算现在,也只是“权环庆路经略安抚司公事”,代理而已

    这样,就只剩下姚平仲和自己小太尉虽然也没有担任过经略安抚司正职,但架不住他无论在朝在野名气都很大,也相当有本事,再加上他老如今在御营司勾当,抗金作战,在折彦质领导下,也有汗马功劳

    自己虽然战绩最多,战功最大,但坏就坏在?州惨败时,自己是都统制,必须出来负责再者,资历最浅因此,自己的机会或许比姚平仲大一些,但没大到胜券在握的地步

    如果真有这么一个位置虚席以待,那自己就必须主动地,尽全力地去争取,严重一点,说是势在必得也不为过仅仅作陕西治下一个经略安抚司的帅守,叫起来好听,大帅,但终究还是个听吆喝的没有陕西的兵权在手,你自己的命运,自己决定不了

    以现在的情况,自己不可能学当初曲端那样,去搞火并唯一的途径,就是南方的任命,只有这样,才是名正言顺

    如果上头在自己和姚平仲之间考虑一个人选,在比较了资历、声望、能力、忠诚等方面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个持平的情况这时候,徐家家族势力的影响就起作用了

    可以这么说,现在徐氏一门,是陕西最大的将门大哥是泾原帅,自己是秦凤帅,四哥五哥手里握着宣抚处置司直属部队一部分兵权南方肯定会考虑,谁出来能镇得住局面,在大哥出局之后,自己的希望就大增了

    所以,大哥最好是能留在泾原就算自己上台,他不甘心受我驱使,但至少,南方会考虑他也姓徐

    而这个理由,同样适用于徐良徐现在的差遣,是宣抚处置司参议,属于高级幕僚,除了宣抚处置使,副使,判官以下,就是他了可现在的陕西,宣抚处置使出制,副使一直没设过,只有判官王庶,也就是说徐良等于是二把手尽管他的资历也不深,但难保将来他不会依靠家族势力,而得以发展

    徐卫向来只言兵事,对政治几乎从不评论参言,但现在没办法,他只得把这一层挑明:“三叔去职后,王判主政陕西,王判以下,就是哥而王判在陕西已久,按惯例,他近年有可能会出现变动谁能说将来主政陕西的,不会是哥你?”

    徐实在没料到弟突然提到这一层,因此诧异道:“怎敢作此妄想?愚兄何德何能?”

    “哥是知道的,陕西宣抚使自宣和年间以来,数易其人,唯幕僚长久不变等再熬上一段时间的资历,哥是大有希望的所以,何必非要把大哥撵出泾原?”徐卫笑道

    徐无言以对了徐绍当初之所以把他带在陕西来,并不是当爹的非要把儿拴在裤腰带上当时,徐绍认为自己从此以后就扎根陕西了,誓言要在此地干出一番惊天伟业来因此,他让徐良作幕僚,就是悉心栽培,希望有朝一日,他也可以独挡一面

    所以,说徐良没那个“野心”,那是假话不然,他为什么要以参议官之尊,亲自出来视察各路?

    很长一段时间,厅上两兄弟谁也不说话,各怀心事好大一阵后,徐终于叹了口气,松了口风:“罢了,大哥年事已高,说句不当说的,这山重水远一折腾出个好歹来,你我弟兄也过意不去,为兄尽量周旋”

    “还是哥看得长远”徐卫笑道徐良却没接这话茬,甚至没像上回那样讨顿饭吃,而是匆匆告辞,离开了秦州

    紫金虎的劝说起了作用,回到成州以后,徐良向王庶禀报了泾原路出现警情,而且没有揭破其的猫腻他是代表宣抚处置司出去视察的,因此王庶并未对此事提出质疑,也没有再派员调查,照此向南边汇报

    当陕西的上报抵达杭州时,朝各方正为一件事情暗较劲,谁也没闲工夫搭理这事耿南仲于年底批示,既然泾原有警,那徐原就不便离职,撤销此前的命令徐原就此有惊无险地过了这一关

    至于朝发生的事,还得从改年号说起赵桓回到杭州以后,一切并没有像秦桧等人希望的那样回到正轨,官家还是因为身体原因,不便亲政耿南仲身兼两相,把政事堂详议司都快变成了一言堂,引起朝猜疑而此时,从陕西宣谕回来的许翰,被免去了枢密副使的差遣,发配到广南东路去作安抚使广南东路,也就是后世广东得名的原由,在宋代,那是被贬官员云集的地方许翰以西府主官的身份外任广东安抚使,与被贬无异

    耿南仲这种毫无顾忌排斥异己的作法,非但秦桧等人不满,就连主和的一些大臣,也感觉背后凉风嗖嗖偏偏这个时候,秦桧抓到耿南仲一个把柄

    李纲自陕西宣抚使位上被贬之后,一连换了几个地方监视居住,最后落户在万安军,也就是后世的海南岛当时,任广西经略使的一位帅守,敬佩李纲为人,经常派人携带礼物前去看望,其实无非也就是些生活必需品耿南仲得知此事外,因为忌恨李纲当初无数次和他敌对,不问青红皂白,把广西帅调离

    而他的另外一位政敌赵鼎,在被贬途,经过州州知州,与赵鼎是故旧,所以亲自送了一程就因为这么点狗屁倒灶的事,这位倒霉的知州立刻被贬

    秦桧抓住这个把柄,抨击耿南仲对政见不同者进行疯狂的打击、报复、迫害在朝闹得不可开交但因为赵桓的袒护,耿南仲丝毫不受影响这让秦桧等人非常泄气同时,又因为耿南仲当年曾经和唐恪,李??等人并列奸贼,受到东京军民的咒骂,并要求将其处死

    唐恪被东京军民殴成重伤,李??等人也早已湮没无闻,独有耿南仲,凭着极其深厚的政治背景,不但屹立不倒,如今反倒身兼两相,总理朝政这非但是秦桧等大臣的眼钉,也为士林所忌恨

    转眼间,到隆兴年年底,风疾不见好转,反而越发厉害的皇帝在琢磨着改年号隆兴这个年号是不能再用了,用着也是个讽刺赵桓考虑许久,改年号为“嘉定”,本该是隆兴七年,变成了嘉定元年

    本来改年号不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赵桓改这个年号,就是希望的一年开始象,一切都安定下来但这,却给朝思变的大臣提供了一个思路

    嘉定元年正月末

    苏堤,亦即小苏学士在杭州,疏浚西湖而建的堤坝本地人有“苏堤春晓”之谓,号称西湖十景苏堤既有名,行在迁至此处后,朝显贵多有前来游玩者但不久前,却有一位了不得的人物,在这里定居下来

    便是原枢密使,原东京留守,原陕西宣抚处置使,徐绍徐绍自陕西归来之后,皇帝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甚至好言抚慰,给了他一个提举宫观的闲职安置徐绍在这苏堤之旁购置了房舍,安置家眷每日闭门读书,从不会客,似乎要淡出朝政

    但是,他的资历和威望,在朝一时无两,极受敬重,时常都有朝权贵前来拜访,俱被他挡在门外每日手不释卷,若是乏了,但借一扁舟,泛舟西湖,好不惬意

    这一日,他游湖归来,在回家路上,遥望房前停有桥,知道肯定是朝哪位权贵又来拜访,遂停下脚步,对跟随的一名老仆道:“去打发了”

    老仆领命前往,不多时,原路返回,禀报道:“相公,来的是许翰,坚持相求一见”

    许翰?我为枢密使时,他是台谏长官,虽谈不上交厚,但也有些往来听说,他被免了枢密副使的差遣,派到广东为官,莫非是来辞行的?诚若如此,见上一面倒也无妨一念至此,遂复步前行

    许翰当时已经在徐绍家门前等候多时,他初来时,徐家的家人已经拿那一套闭门谢客的说辞挡了他一回只是他不为所动,坚持要见,得知徐绍出湖游玩后,又坚持等候总算是皇天不负苦心人,他终于看到了徐绍的身影

    只见徐绍一身寻常打扮,朴素得紧,方才游玩归来,手里还提着条刚发芽的柳枝一见此情形,许翰迎了上去,执礼甚恭:“相公好雅兴”

    “不敢不敢,在下已去公职,当不起如此称呼”徐绍还礼道“不知足下此来,是为……”

    许翰并没有正面回答,反而笑道:“同殿为臣,今下官前来拜望,相公也不请下官进去坐坐?”

    徐绍闻言轻笑:“绍自外任罢归,如今提举宫观,不问朝政足下若是为公,还请免开尊口”

    许翰一点也不避讳,直言道:“下官此来,正是为公”语至此处,见徐绍欲止,急忙抢道“相公,但听下官说完再撵不迟”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